登封杯全称是“登封杯全国中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全国中学生学术科技创新竞赛,包括“登封杯”全国中学生学术作品竞赛和“登封杯”全国中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赛、“登封杯”全国中学生机器人大赛、“登封杯”全国中学生结构设计大赛、“登封杯”全国中学生数据挖掘大赛。
“登封杯”全国中学生学术作品竞赛(以下简称“登封杯”学术竞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主办。是面向全国中学生的综合性学术科技创新作品展示和竞赛。它评估两类作品:“自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论文”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或调查报告”。旨在鼓励中学生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高中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
“登封杯”全国中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下简称“登封杯”数学建模竞赛)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考察选手对开放性应用问题的建模和解决能力,涉及背景问题的实际数学模型搭建、计算机编程和论文写作,包括“数学建模”和“数学建模-机器人创新大赛”。竞赛旨在更好地衔接高中数学和大学数学,提高中学生团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登封杯”全国中学生机器人大赛(以下简称“登封杯”机器人大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主办,包括“人体体操”、“汽车车辆搬运”、 “九宫迷宫”、“室内空中”这四个“机器人”项目通过完成特定的工程任务来代替或协助人们工作。旨在加深中学生对机器人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登封杯”全国中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以下简称“登封杯”结构设计竞赛)由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主办。竞赛采用结构方案设计、结构模型制作、加载试验的形式。旨在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中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登封杯”全国中学生数据挖掘大赛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主办。比赛将根据真实热点事件提出问题,考验学生对身边实际问题的思考解决能力和数据收集能力。旨在培养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将数据挖掘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三届“登峰杯”全国中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决赛举行
8月6日至9日,第三届“登峰杯”全国中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举行。预赛中脱颖而出的60支高中生代表队参加了本次比赛。 “登封杯”全国中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共同主办,上海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承办交通大学、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教育评估项目管理办公室支持的全国中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大赛旨在搭建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创新平台,促进拔尖人才成长- 一流的青年才俊,展示中学生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探索青年学术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宋晓兵担任竞赛命题组组长兼首席评委。
游戏场景
“登封杯”结构设计竞赛决赛阶段的竞赛题分为长期题和即兴题两部分。长题采用赛前三个月公布部分比赛信息,比赛当天抽签确定剩余信息的方式进行。要求参赛团队成员现场确定设计方案。本次比赛要求参赛队员制作空间结构模型并将其安装在加载装置上。用于承受150N的垂直静载荷和20N的垂直冲击载荷。模型制作时间为12.5小时,以现场封闭制作的形式进行。
模型制作
模型制作
模型制作
模型制作
即兴题于8月7日晚上7点现场公布,要求参赛队员用1张A4纸搭一座纸塔。高度越高越好。工具是一把尺子和两把美工刀。时限为40分钟,完成搭建并进行后续测试。本次“登封杯”结构设计竞赛决赛的总成绩为:长期题占总分的80%,即兴题占总分的20%。
即兴竞赛题目公告
制作中的即兴提问
8月9日上午9点30分,“登封杯”结构设计竞赛决赛在静载和动载评审环节拉开帷幕。静载荷分5级加载。每级加载均采用3.0kg加载块。每级负载加载完成后,需要保持负载10秒。 5级静载加载完成后,维持静载加载动载。
模型安装
模型加载
模型加载
8月9日中午12点,第三届“登峰杯”全国中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大赛-结构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圆满落下帷幕。
“登封杯”全国中学生结构设计大赛是“登封杯全国中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大赛”六大系列赛事之一,迄今已成功举办两届。本次活动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其独特的竞赛形式深受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们的欢迎。在今年年初举行的预赛中,来自全国20个地区近100所中学的350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无论是参赛规模,还是参赛模特的精致和美观,都比上一年有了很大的进步和突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fldmc.com/html/tiyuwenda/9426.html